香魚

Sweetfish,_Plecoglossus_altivelis.jpg‎

學名:(Plecoglossus altivelis),屬於胡瓜魚目香魚科香魚屬(亦有列為胡瓜魚科香魚屬)。
俗名:年魚
英名:Sweetfish、Ayu
日名:アユ、あゆ、鮎

==

香魚師.jpg
(摘錄自傅月庵先生於香魚師一書中的導讀)  (作者:夢枕獏 譯者:茂呂美耶 出版社:遠流)
「鮎」(あゆ),讀若「Ayu」,淡水魚名,體背蒼黑,體側褐黃,腹部銀白,鰭色橙黃,外型類似鮭魚。這種魚特愛乾淨,慣常以水苔為主食,成熟後,身上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瓜香,一般稱為「香魚」;在台灣,民間多以「桀魚」稱之,可能是由於其狡「黠」多智,不易入網上鉤所致。「香魚」是一種冷水性溯河魚類,僅有一屬一種,分佈於東北亞。日本北海道以南,韓國、中國東北、東南,一直到台灣,都可見其蹤跡。


香魚通常於晚秋時分在河口孵化,幼魚逗留沿海一帶吃食浮游生物過冬。隔年暮春二三月,又群聚河口,等待春水湧漲,河海溫度相近時,便開始逆游溯河而上,沿途先以水生昆蟲為食,到了四五月,河水溫度更高,水中岩石長滿青苔,這時便躲在岩石之間,以水苔為食,悠哉度過夏天。待到秋風吹起,河水溫度下降後,再度展開旅程,順游而下,來到河口淺灘處產卵,然後結束一生。生死循環,恰恰一年,所以香魚,也稱「年魚」。

台灣的香魚 

古早台灣,北從宜蘭武荖坑溪,台北淡水河流域,南到新竹頭前溪,苗栗中港溪、後龍溪,野生香魚,隨處可見。尤其新店溪上游坪林的香魚,更是首屈一指,號稱「名品」。日治時代還曾進貢到東京,得蒙天皇嘉獎。台灣氣候溫和,水生昆蟲、水藻青苔茂密,香魚生長得特別好。據記載,春雷驚蟄時,半寸長的幼魚便會出現在淡水河出海口,開始努力向上溯游,游到關渡一寸長,游到社子一寸半,過了台北橋便已兩寸長了。「六月六寸,七月七寸,八月八寸,十月一尺」,這是流傳在香魚老釣手之間的說法。到了白露前後,過完暑假的飽滿香魚開始降返海口,此時動輒十兩一斤重,身長多在三十公分上下。相形之下,日本香魚,受限於氣候,多半只有二十三、四公分左右。也因此,本書中所說「半公尺」的香魚,在台灣並不算罕見,但在日本,那就是「天霸王」的了。

日治時期,是台灣香魚鼎盛之日。總督府有整套的護魚措施,每年十一月一日到隔年五月三十一日嚴禁釣捕,一經抓到,每尾罰款五十圓。當時公務員一個月薪水不過十六圓而已。且就算在解禁期間,還得請領執照,方許釣捕。另外,在設計水壩時,也都留有魚梯,以供迴游魚類躍越。如此配套保護,新店溪香魚生生不息,名聞遐邇,前輩文人連雅堂在其〈稻江冶春詞〉中便曾吟詠入詩:

春水初添新店溪,溪流停蓄綠玻璃; 
香魚上釣剛三寸,斗酒雙柑去聽鸝。

所可惜的是,光復之後,台灣河川污染日趨嚴重,加上水壩設計不良,在在不利野生香魚存活。早在一九六○年代中期,這一逐清水而居的「女王」,便已在台灣絕跡。

==
政府在60-70年代,自日本引進受精卵,在河川、水庫中放流或於養殖池中飼養,目前在石門水庫與翡翠水庫中已發現有天然繁殖之情形。台灣已能大量生產種苗,其中又以宜蘭縣員山鄉為台灣香魚最大養殖地區。

arrow
arrow

    老爹香魚-鮮美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